博客年龄:17年7个月
访问:?
文章:432篇

个人描述

姓名:橙黄橘绿职业:教育年龄:46位置:中国 内蒙个性介绍: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读书—从白岩松的《白说》说起

2015-12-21 11:10 阅读(?)评论(0)

   最近白岩松又出了一本新书《白说》,读起来就放不下了。出差的时候也随身带在身边,一闲下来就马上翻几页,像个孩子一样喜欢的爱不释手.关于阅读,白岩松在《白说》里是这样说的:阅读也是要讲究随缘和惜缘的,别功利,别强加。随着年龄的增长,它慢慢成为你的一种不可或缺的生活方式。阅读就像一段旅程,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从头开始,也不是每一段旅程都要一直走到终点。有的书很厚其实很薄,有的书很薄其实很厚。有的书你匆匆浏览一遍,就是读完了;有的书你读了两遍、三遍,甚至更多,但是还没有读完;有的书越到结束,越会恋恋不舍,它意味着生命中一段特殊的相遇,让你不忍告别。

我觉得我和《白说》特别有缘,在这本书里我似乎看到了我所期待的自己。

说一说我对《白说》的理解

一碗心灵鸡汤——这里面很多文字都像是心灵鸡汤,令人回味沉思。譬如他对“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理解:身在这里还没走,守土有责;到点就撞钟,守时,可谓敬业;更重要的是,还得把日常的工作撞成自己与别人的信仰。守土有责,就是偶尔有机会,用新闻的力量让世界变得更好。而更多的时候,得像守夜人一样,努力让世界不变得更坏。这后一句话尤其意味深长。

有信仰的最大好处是什么?有敬、有畏。当你的内心里上有天、下有地的时候,你很踏实,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事。有时公道并不在人心,但时间,却可以将失去的公道追讨回来。做人,要有一种心理准备:历史上见,时间上见,不能总是当下见,当你一门心思,只想成为现实中的成功者,也许就会失去历史和时间,甚至成为历史的阶下囚。

有趣的是白岩松在这本书的每个篇章后面都附上了自己的读后感,关于读书的诠释他写了这么一段话“读书就是生命中的一日三餐,大鱼大肉清粥小菜都需要。读书是打发孤独与无聊时光的利器,是让自己变得更好的推动力,是真正要长跑的事儿。”我喜欢这样的文字、简单直白而又深入人心。

一股积极正能量——这本书为我们打开了眼界、拓宽了思路、放大了格局。因为作者的特殊身份,他阐述的观点和实事都具有一定的纪实性、文学性和真实性: 201411月的APEC会议上,普京送给总书记一部手机。这部手机,我看过细节之后发现,只有俄罗斯能做,中国做不了。是因为高科技吗?不是。这个手机是两面屏幕,一面跟咱们的普通手机一样,另一面跟kindle一样,电子墨屏幕。为什么说中国人做不了,俄罗斯的人均阅读量在全世界是很靠前的,脑海中才能诞生这样一个手机的创意。而我们如果设计两个屏幕的手机,一定只是为了让它更加便利,更加色彩斑斓。

     上海市教委科研处副处长、上海市教育科研规划办公室主任苏忱教授在《教师的专业自觉》讲到美国人为什么牛?很多人以为是军事操纵国际金融、实际上开放的体制把世界所有的精英人才都留在美国,所以资源退到了第二线,当下的趋势就是有知识的人在支配着很多没知识的人,谁掌握高端谁就掌控世界!科技革命缩短知识陈旧的周期,绝不能满足于一次性学校教育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与教育发展的共同要求。

一册励志语录——关于对生命的领悟,是通过史铁生的病痛经历聊发感慨的;史铁生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四肢健全的时候,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糟糕,突然瘫痪了。坐在轮椅上,怀念当初可以行走、可以奔跑的日子,才知道那时候阳光多么灿烂。又过几年,坐也坐不踏实了,出现褥疮和其他问题,怀念前两年可以安稳坐着的时光,风清日朗。又过几年,得了尿毒症,这时觉得褥疮还算好的。开始不断透析了,一天当中没有痛苦的时间越来越少,才知道尿毒症初期也不是那么糟糕。所以他说,生命中永远有一个“更”,为什么不去珍惜现在呢?白岩松说“生命中有一个很奇妙的逻辑,如果你真的过好今天,明天也还不错。你在一生中可以从事各行各业,唯一不能改行的,就是做人。

说一说我个人的读书轨迹

童年的价值不可忽视——哲学家周国平说,能否成为一个真正的读者,青少年时期是关键。回想个人阅读经历,童年时期读过的书看过的画报还都有记忆:记得小学时就看过《西游记》《三侠五义>《杨家将》,父亲因其自己对农业的热爱,还给我买了《少年科学种田》《治虫的故事》;我自己最喜欢的是《宝葫芦的秘密》《小灵通漫游未来》和《狐狸的真理》。《狐狸的真理》里面有一个故事,叫歪头看戏。有一个歪头的人去看戏,戏看完后人家问他演得怎么样?他说戏演得很好,就是幕布歪了,其实歪的不是幕布,是他自己的头。

参加工作以后开始读和自己工作有关的专业书籍,最早阅读的是《卡尔维特教育》《哈佛女孩刘亦婷》,无独有偶,无意中还读到留美博士黄全愈写的《素质教育在家庭》《素质教育在美国》,后来才知道是2002年非文艺类畅销书,黄教授在书中阐述的教育思想对我在工作上的影响很大。反观自己,虽然很喜欢看书,但是还没有让读书成为生活的必需,更可笑的一种心理状态是,尽管隔一段时间会去逛逛书店、选几本书回来,放到家里却是轻轻翻几页便束之高阁,偶尔的打开书橱横扫两遍书目,只当读过;想想古人有“望梅止渴画饼充饥”,自己也算是“饱闻诗书”“自欺欺人”而已。

跳出圈外更能看清自己——对一项工作干得越久,越想跳出所谓的专业圈子看整个的教育,因为一个人只有大的格局,才能做好细节和琐事。《素质教育在美国》书中黄先生讲过这样一个在美国流传着的一个笑话:有个美国人,大概还是个学者,访问中国一个月,回来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书。他第二次访华,待了三个月,这次只写了一篇关于中国的文章。后来他又到了中国,一待就是一年,返美后竟然没有提笔写作哪怕只言片语。人们觉得奇怪,怎么会待的时间愈长写的东西愈少?此公意味深长地笑笑,才说:“当你对某个事物了解的越多,你会越发感到自己了解的太少。我在中国待了一年,我发现中国文化是那样博大精深,反而觉得自己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太渺小、太肤浅,以致无从下笔。”

留住心智觉醒的时刻——周国平在《论教育》提到他女儿非常喜欢看《窗边的小豆豆》又在专门的篇章里谈到《诺贝尔奖获得者与儿童对话》小豆豆这本书我早就读过,是一本日本畅销书属于黑柳彻子的一本自传,她的系列丛书在同事之间疯传一时;而《诺贝尔》这本书也是不可多得的,说的就是人的好奇心、想象力和理解力、荣誉感和自尊心,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某一刻被唤醒。

“伟大的创造之路往往始于童年某个时刻”达里奥。福是一位大剧作家,有人问是谁发明了戏剧?他意味深长地说:是儿童发明的,没有游戏就不会有戏剧,剧作家和演员不过是把儿童的游戏当做职业干的人而已。这不禁让我想到了幼儿园的角色游戏,孩子们在娃娃家、小舞台每天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今天演妈妈、明天演王子、后天当歌星;谁能保证若干年以后、他们不会成为诗人、画家和艺术家?原来我们都是在做着导演和剧作家的角色;中国工程院院士韦钰曾这样评价“从好奇心和热情上看,科学家实际上是长大了的孩子”。“天真的问题,权威的回答。大人和小孩都值得一读。小孩有天真的问题,但常常得不到权威的回答;大人有权威的回答,但常常想不到天真的问题。

至于谈到读书的趣味,也只是个人的一点小乐趣!还是喜欢人文类书籍多一些,如余秋雨、刘墉、于丹;似乎不怎么喜欢历史方面,易中天的《品三国》到现在也没看上5页,看不进去;对周国平先生的文字倒是情有独钟。有的时候静下心来沉浸到一本书的意境中,真的是很祥和安静,唯美安逸的氛围让心灵满足;好的书籍能够洗涤心灵、让人沉静、温和,远离尘世的喧嚣,进入一种别样的人间天堂。

说说我所思考的读书影响力

 书是有灵魂的,你相信它,它就会给你很多_——这句话我特相信;通过读书能够改变自己、转变观念、更新理念。重新审视“学习,相当重要的一点是去喜欢你不喜欢的,适应你不适应的——也就是打开自己,试着体会和接纳那些不同的声音”。我更相信因为自己的改变、通过与别人对话,读别人的故事,也跟自己对话,丰富自己的人生。

李开复的《向死而生:我修的死亡学分》一书,记录了他生病后的心路历程,因为病痛他改变了人生思考。病后星云大师曾问他的人生目标是什么?李开复仍然不加思考地回答:“是影响力最大化”“世界因为我不同”几年前我就拜读过李开复的《世界因我不同》,他的名望地位和才华自信以及幸福的家庭在书中每页可见。李开复说“一个人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世界,就看自己有多大的影响力;影响力越大,做出来的事情就越能发挥效应。。。。。。可是星云大师对李开复的回答却令其惊讶“这样太危险了!人是很渺小,多一个我、少一个我,世界都不会有变化。你要世界因你不同,这就太狂妄了!人生难得,人活一回太不容易了,不必想着要改变世界,能做好自己就不容易了。”

后来李开复又反问星云大师:如果看到贪婪、邪恶,自私等负面的现象,又该怎么办呢?大师说:“要珍惜、尊重周遭的一切,不论善恶美丑,都有其存在的价值。就像一片生态完整的森林里,有大象、老虎,也一定有蟑螂和老鼠。完美与缺陷本来就是共存的,也是从人心产生的分别。如果没有邪恶,怎能彰显善的光芒?如果没有自私的狭隘,也无法看到慷慨无私的伟大。所以,真正有益于世界的做法不是除恶,而是行善;不是打击负能量,而是弘扬正能量。

于是作者又写道:“试图改变世界的人生是充满压力的。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抱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保持儿童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自己每天都比前一天进步、有成长;对人真诚平等,这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不必等待任何一个救世主来拯救。

有的人改变因为懂了道理,有的人改变因为看到了别人的变化,有的人改变因为尝到了甜头;有的人改变因为太痛苦,有的人改变因为失去了什么;也有的人太固执于自己的习惯和惰性,不管发生了什么都不改变;而生活很简单,你不做出改变的努力,就得忍受习惯和惰性的痛苦。

书中有一个更大更广阔壮美的世界——教育本质是一棵树摇动一棵树、一朵云推动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换言之读书也应该是这样。在大力倡导读书的今天,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更要博览群书触类旁通,只有爱读书的家长才会有爱读书的学生、有爱读书的校长才会影响造就出一批爱读书的教师。著名作家李国文如是说:“人家升官,有车坐,有钱花,这是上帝对他的恩赐。对我来说,这都不重要,我的最大快乐就是读书写作。我看世上最有用的是文化,文化是谁也夺不走的。你有财富,可以一夜之间变成穷光蛋,你有官位和权力,人家可以一下子把你撸到底。只要你肚里有学问,就是剥夺到零的程度,嘿嘿,他也别想拿走”。这里不仅讲到了淡泊名利的问题,也道出了读书的深刻意义,及读书写作能为自己带来“最大快乐”的关键在于积累知识财富的道理,值得我们深长思之。

书中有一个你所期待的自己——鲁巴金说“读书是在别人思想的帮助下,建立自己的思想。”是阅读帮我们打开世界,带我们走出自己狭窄的空间。书与人的个人情绪产生共鸣,陪伴我们走过一段时光,品味出无用为大用的乐趣。在我们行走艰难时,为无门之处开门,让无光之处有光。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深刻而愉悦的的体验的,是在书中找到了自己,塑造了自己;而每一本在心目中值得阅读和记住的书,都是因为其中蕴藏着未来你更期待的那个自己。
    
孩子最初的学习方式一般是从模仿开始的,读书也一样,我们喜欢在阅读中通过共鸣共振来自我求证,
然后把认同的东西做以提炼、巩固提升到自己的内在领域,慢慢形成自己的思维方式;与书中所描述的人物景象达到契合。所有这些、最终目的就是从中学习最优秀的别人,成就那个期待的真实的自己。

 

  最后修改于 2015-12-21 11:11    阅读(?)评论(0)
上一篇: 2016幸福新感觉 下一篇:明天全园开课
 
表  情:
加载中...
 

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